向战而飞
■李浩然
(相关资料图)
当战鹰的机翼掠过最后一抹夕阳,地面机场跑道两侧灯光渐渐亮起,蔓延至路的尽头,为战鹰指引回家的方向。
霎时,震耳的轰鸣声由远及近,战机拖着长长的尾焰,在沉沉的暮色里平稳降落。晚风吹拂,空气中夹杂着青草泥土的芬芳。
战鹰归巢,一个年轻的身影走下战机,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走来。旁边的战友说,他就是我此次采访的对象——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中队长王文毅。
在这之前,我已经听说过他的事迹。此刻,我远远看着这样一个富有朝气、充满活力的身影,心中不由升起敬意。如此年轻的他,竟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担当和勇气。
2021年4月,在一次训练中,王文毅驾机返航时遭遇特情,发动机在823米高的空中突然停车。
“跟特情处置手册上写的一模一样,先是‘砰’的一声,然后突然声音减小……我脑海中出现了短暂的空白,很快又把自己拉了回来。”述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,王文毅的语气却十分平静,脸上看不出一丝波澜。
“那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避开人群。”直觉告诉王文毅,机翼下方是人口密集区。紧接着,他迅速多次调整飞机状态,竭力将机头对向空旷地带。
生死关头,关键抉择。事后飞参判读,王文毅的一系列操作精准无误,完全按照预案处置,用时仅7秒。
看着我紧张的神情,王文毅笑着说,自己是幸运的。降落时,他的伞恰好被树枝勾住,双脚离地面一掌之高,因此躲过了猛烈的冲击。
听到这里,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。眼前的同龄人,那份直面生死的淡然使我惊叹,临危不乱的操作让我更添一份佩服。
“发生了这样的事,你还敢飞吗?”我问道。
王文毅不假思索地点点头。这时,身旁的人对我说,事故发生后仅52天,王文毅就通过重重考核,驾驶战机重返蓝天。
“就没有对飞行产生过丝毫动摇吗?”虽然早已知晓了答案,我还是想问问他。
“动摇是动摇了,不过,是感动。”面对我的追问,王文毅俏皮地回答。
事故发生后不久,王文毅降落的那片树林里就涌来了不少当地百姓。大家砍树枝、扒蒿草,找到了他并将他送往医院。那段时间,躺在病床上的王文毅,被战友们的关怀和鼓励温暖着,重新燃起驰骋蓝天的斗志。
这些年,王文毅驾驶战鹰飞平原、跨戈壁、穿山谷、抵远海,航迹越来越远,也看到了更多绚烂多姿的天空。
随着空军的加速转型,如今的王文毅随部队踏上了改装之旅。换装新机,让这支部队站在新起点,迎来赶超发展、成为尖刀的新机遇,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。
跨代改装,差异大、困难多、压力不小,但整个改装分队精神好、士气高、干劲十足。大家都想练得稳一点、跑得快一点,争取赶上去、超过去,尽早形成战斗力。
“加班加点是常态,你追我赶是默契。”王文毅对我说。从他们的近期工作安排可以看到,从早到晚塞得满满当当,理论学习、地面准备、飞行训练、复盘分析、阶段总结、体能锻炼、晚自习……
一线机场改装的紧张氛围,让王文毅对成长充满了急切的渴望。“我的空中经验相对少,在态势感知上较欠缺,空战训练时就容易陷于被动,还得靠勤奋来弥补。现在感受特别深,‘学习力就是战斗力’,需要多学多研究,才能不掉队。”谈到改装时面临的困难,王文毅头脑非常清醒。
他说,对他触动最大的,就是接触新飞机不久后的一次飞行中,指挥员提醒他要做好“训转战”的准备。这种边改装边战斗的感觉,让这位年轻人热血沸腾。
“我现在最期待的,就是尽快完成改装,尽早担负值班,与战友驾驭新型战鹰翱翔蓝天!”当我问到王文毅今年的小目标时,他脱口而出的答案,令我真切感受到他内心涌动的激情。
采访结束已近深夜,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停机坪,为战鹰镀上了一层银光,光影交织的机场如梦幻一般绚烂。我穿过静谧的场站,看到不远处飞行教室的几盏灯还亮着。
透过窗户,一个个身影清晰可见,有的埋头苦学,有的相互讨论,间或传出难题化解后的轻声欢笑。我想,灯光下这群奋发进取的年轻人是多么可爱、多么让人充满期待啊!
(本文刊于2023年3月9日《解放军报》“强军文化”版;文中插图由唐建平绘制。)
解放军报微信发布
编辑:刘妍
标签: